行政院在3月11日推出称为“房地合一税2.0版”的所得税法修正案,这是从去年第四季一连串“打炒房”政策的最新重棒,“打炒房”政策动员国发会、财政部、内政部、以及中央银行,祭出鸡尾酒疗法式的多元政策,如今加上短期买卖的重税,如果朝野立法委员们能够把握时程,及早审议、修订、尽速通过施行,对于浇熄这波房地产炒作热潮,避免屋价炒作对年轻世代的打击,将能达成打炒房的政策目标。
不过,在野政党在行政院版推出的前夕,锁定“囤房税”进行一轮猛攻,主张全国普遍实施对多屋族课以高额的住屋持有税(囤房税)。“囤房税”打击多户住屋持有者,政治象征意义鲜明,但是,不论台湾自己过往施行的经验、或是韩国日本中国等邻近国家的实证,都出现难以精准定义、行政程序复杂、而且开发商与善于避税规划的富豪四处寻找漏洞的问题,最终抑制炒房的效果有限。
我们建议,朝野政党既然对于“居住正义”有高度共识,那麽应该在即将来临的立法院辩论中,把握居住正义的最高价值,掌握时程,针对此波短线炒作热潮,先行通过较无争议的房地合一税。借着打击炒房的全民共识,为世代正义与房地产长远健全发展,奠定改革的基础。朝野政党也应取得共识,继续进行住屋税制的改革,特别是超过自住需求的房产持有税应该调升,列为下阶段改革的目标。
台湾从去年下半年起,出现不断升温的房地产交易件数、中南部屋价快速上涨、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持续上扬等迹象,新一波房地产炒作热潮已经形成,必须及早降温,否则可能步入韩国文在寅政府祭出累计25次打房政策却失效的覆辙。行政院为此集成国发会、内政部、财政部在去年12月3日提出“健全房地产市场政策”,中央银行也在四天后的12月7日紧急召开记者会,宣布推出“四大限令”,从银行端阻绝房市炒作资金,之后内政部启动“实价登录2.0”相关修法,在今年元月获得立法院三读通过,预计从7月起正式实施。
3月11日在行政院院会通过的所得税法修正案,是整体“健全房地产市场政策”的最新重棒,重点锁定短期买卖课以高额所得税,课税基础是以住屋卖价,扣除买入成本、持有期间费用、以及公告土地现值增值之后的利得,持有两年之内课45%、二至五年35%,五至十年降为20%,长期持有超过十年则仅课征10%。
更重要的是,为了冷却这一波炒作热潮,同时打造公平的房地产税制,将预售屋买卖、以及以持有房产为主的公司股权买卖都纳入(买卖兴柜、上柜与上市公司股票除外),将使用不同身分持有房地产的税负拉齐,这是台湾房地产所得税制施行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进步。在简明且一体适用的税制、创建在实价登录的透明课税基准、以及消除各种逃漏税管道后,台湾的房产交易将能朝向鼓励长期持有、减少炒作与价格灰色地带,买卖双方权益确保的方向前进。
部分在野政党主张的“囤房税”固然具有高度政治象征意义,但是具体实施会陷入行政干预的迷雾,囤房税的课征权在各县市地方政府,然而现行住屋税制老旧且不符实情,住屋评定价格仰赖行政机制,与市场价格有甚大差距,财政部原拟囤房税最高税率3.6%(国民党版本最高为5%、民众党为4.8%),出现全球仅见、完全不符逻辑的极端税率,正是我们住屋持有税制老旧所遗留的历史问题。
囤房税要核实所谓“三户以上”房产,必然仰赖大量的行政裁量,例如多笔却零碎的土地与房产、车位买在隔邻、或是继承取得等,都得仰赖复杂的行政程序来认定或排除,更重要的是,官方统计持有四户以上者所拥有的房产,占市场总量不过7%,多屋族持有非自用住宅比例更仅为4.8%,就算以超高囤房税逼迫所有多屋族都卖出囤房,也不可能抑制市场价格。
我们想要特别提出的是,过度的行政干预对于房市炒作只会治丝益棼、创造灰色地带,北京以及中国各地方政府规定限买、限卖、限价、甚至离婚才能买卖房子,交易程序漫长,采取“行政至上”的政府干预手段;韩国文在寅政府同样祭出大量行政干预,出炉某一项打房政策,通常会伴随政治目的给予特定身分的国民补偿或是优惠。但是,头痛医头、且不断变动的行政干预造成市场扭曲,反而制造更多问题。从主要雪铁龙国家的历史轨迹证明,行政干预只会愈理愈乱,只有创建长期、透明的法治与税制,才能达到稳定价格、减缓炒作、提升社会公义的目标。
我们认为,既然朝野政党对于“居住正义”一致认同,立法院应该加速审议房地合一税,及早实施,以掌握打炒房的关键时机,避免时间拖延、野火燎原;而执政党也要听到在野党对于持有税(住屋税)税制改革的高度期盼,朝野政党一同妥善规划,推动简明可行的住屋税制改革,排除囤房税的行政干预疑虑,对超过自住需求的住屋提高税负。
(工商时报)
本文由:博亚体育app官网 提供
关键字: 博亚体育app官网-最新稳定版